近日,开封市儿童医院收治了一名15岁的男孩,孩子在院外反复发热20余天,体温最高达39.0℃左右,院外先后给予口服退热药物、抗菌药物输液等治疗,患儿仍有发热。收住我院后体检发现患儿颈部、腋窝、腹股沟淋巴结肿大,伴有压痛。检查血常规发现白细胞降低,入院后给予抗感染等治疗,患儿仍有反复发热的症状,患儿家长十分焦虑。
考虑患儿有长期发热、伴有淋巴结肿大、疼痛,血白细胞降低,科室讨论后考虑患儿可能患了一种儿童期少见的疾病------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。于是给患儿进行淋巴结活检,最终证实了医生的诊断,给予应用激素等治疗后,患儿症状很快缓解出院。
什么是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?
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(SNL),又称为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、菊池病(Kikuchi病),1972年由日本科学家发现并报道,是一种非肿瘤性淋巴结增大性疾病,属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病变。常以发热、浅表淋巴结肿大、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为主要表现。该病发病率低,病因尚不清楚,临床表现多样,易被误诊,多呈良性疾病,少数可以反复发作、多器官受累,甚至导致死亡等。该病多见于年长儿,平均发病年龄10-11岁,男性较多,全年均可发病,冬季发病较多。
主要临床表现有那些?
①发热,体温常达39℃以上,持续1-2周,部分可持续高热1-2个月。
②淋巴结肿大,多以颈部为主,可累及全身浅表淋巴结及深部淋巴结,一般质软、光滑、可活动、无粘连,常有急性期疼痛、压痛,多随发热程度而消长。一般肿大持续 1-3 个月。
③可伴有肝、脾轻度肿大,一般发热消退后即可恢复正常。
④可伴有皮肤多形性皮疹,多见于颜面部及身体上部,往往为一过性,可自行消退。同时可伴有关节肿痛。
⑤抗生素治疗无效。
都需要做什么检查?
①血常规:外周血白细胞数减少,多低于4.0×10^9/L,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及分类比例多有下降,部分可见异型淋巴细胞,外周血血红蛋白可降低。②骨髓穿刺多呈感染性骨髓像,伴粒细胞减少或呈退行性变。③淋巴结活检为诊断本病的主要依据。其病理表现为淋巴细胞变性、坏死,部分细胞母细胞化,组织细胞增生,但无中性粒细胞浸润。
怎么治疗
针对该病的治疗,抗生素治疗无效。该病一般呈自限性,其症状和体征通常在1~3个月内消退,可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缓解淋巴结触痛及发热;对持续或症状严重的的患者主要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。
医生小结
版权所有 开封市儿童医院 豫ICP备14000103号 地址:河南省开封市自由路中段87号
办公电话:0371_25965120 咨询、接诊热线:0371_25965120 网址:http://www.kfetyy.com.cn 技术支持:商翼网